鞍山企业五年经济统计(鞍山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24-10-11

东三省的实际经济状况到底有多差

1、同期,东三省第三产业GDP贡献率分别为419%、383%和50.73%,均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0.19%。这种对传统工业的过度依赖使得东北地区的经济转型面临巨大挑战。二是资源枯竭。

2、鞍山。辽宁第三大城市,东北钢铁业中心。本地区经济支柱,鞍钢集团,2015年上半年销售收入下跌24%,利润下跌73%。如果说,人口流失是东北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那么鞍山会是其中一个主要的地方。2010年开始人口连年负增长,2015年初中新生人数下滑三成。沈阳。东北最大工业中心。

3、预计2015年,东三省经济平均下跌将达5个百分点,甚至可能陷入2%以下的增速区间。东三省经济全面进入“奔4时代”,面临严峻挑战。对于东三省的经济困境,出路在哪?首先,黑龙江应从深加工、科技化角度丰富经济结构,并针对周边国家的需求,开发有针对性的产品,以此作为突破口。

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果如何?

1、法律分析: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六个方面的成就。成就之一:民生改善 成就之二:基本建设 成就之三:农业生产 成就之四:交通运输 成就之五:工业发展 成就之六:社会主义改造 法律依据:《“一五”计划》 是指我国从1953年到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

2、工业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发展工业,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其中包括: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该厂于1953年奠基,1956年建成投产,制造出新中国第一辆解放牌卡车。1958年,又制造出新中国第一辆东风牌小轿车和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的新篇章。

3、新中国成立之后,从1953年开始进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任务是一化三改造,即实现工业化,进行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在此期间,所取得的成果丰硕,主要如下:第一,工业方面。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

4、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并初步积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5、“一五计划”的成就: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建立结合起来的社会主义改造。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1957年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达到637元,比1952年增长42.8%,农民的收入比1952年增加近30%。

鞍山市统计调查队有多少人

鞍山市统计调查队的人数一直处于变动之中,根据《鞍山市2018年统计调查队人数统计表》,2018年鞍山市统计调查队共有人数322人,其中男性人数为207人,女性人数为115人。此外,鞍山市统计调查队的人数还会随着统计任务和需求的变化而变动,从而影响队伍的总人数。

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2005年这五年与上一个五年相比,鞍山多了8万大学生,小学程度的人口减少18万人。其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人口达到27万人,高 中程度的人口有49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为173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为82万人。

从辽宁鞍山市政府官网获悉,官方8月11日通报了鞍山岫岩县瞒报2012年“8·4”洪灾死亡失踪人数事件的调查结果。经查,岫岩2012年“814”洪灾中,共造成36人死亡失踪,瞒报28人。瞒报事件共涉及鞍山市、岫岩县两级相关责任人15人。

考古发掘工作对皇瓦窑遗址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研究。从一九七三年起,清华大学、辽宁大学历史系、沈阳故宫、省考古所先后对皇瓦窑遗址进行了普查,而2002年4月1日,经省文化厅文物处批准,由鞍山市博物馆、海城博物馆、岫岩博物馆人员组成联合考古队对皇瓦窑遗址进行了试掘。